顏面神經麻痺的主要症狀: 1. 一側面部表情肌肉出現不對稱甚至癱瘓。 2. 眼睛不能完全閉合。 3. 患部的肌肉無力及失去彈性。 4. 臉頰及耳背感到疼痛。 5. 說話和進食會感到困難。 6. 可能舌前2/3味覺減退或喪失。 7. 不能完全做皺眉、閉眼、鼓腮、吹口哨等動作。 8. 影響的肌肉包括一邊的額頭、臉頰和嘴部周圍的肌肉,病患笑的時候,嘴角歪向正常的一側,患側的法令紋消失,病人因一邊的嘴巴無法緊閉,所以無法正常飲食,尤其是喝飲料。 9. 額頭往上看時,正常的一邊有皺紋而.患側則平坦無紋路,另外患側的眼睛無法緊閉,眼睛也有乾澀的現象。 10. 1/2合併味覺消失,少部份流淚受影響,有些患者也有聽覺過敏、感覺聲音變大的現象。嚴重時,患者會覺得在同側耳後方會有疼痛感。

 

分類及原因顏面神經痲痹可分為中樞性和末梢性兩種 1. 末梢性-----將雙眼視線朝上看時,在痲痹的一邊的額頭不會有皺紋產生﹔ 2. 中樞性-----不會一邊有一邊沒有,也就是兩邊的額頭都會有皺紋。

 

顏面神經痲痹的原因 1. 中樞性----腦部的血管障礙、癌症和腫瘍等; 2. 末梢性-----耳疾、病毒感染、受傷、藥物或腫瘤等以不知原因突然發生為最多,叫做特發性顏面神經痲痹或貝爾氏痲痹(Bells palsy 3. 病毒感染所引起,在窗口吹到冷風、感冒等原因而突然發生, 4. 泡疹病毒(Herpes simplex)的感染,感染源尚包括愛滋病毒(HIV)以及萊姆氏病(Lyme's disease) 5. 一到二個月之後會自然治癒。 6. 保護眼睛,如使用眼罩,上眼藥膏、眼藥水等。

 

顏面神經麻痺西醫的治療一般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採保守療法,包括服用類固醇、活性維他命、血液循環改善劑及物理療法如按摩、超激光雷射、紅外線照射、超短波、電刺激、顏面肌肉運動練習等為一般醫師所採用的方法,但均非特殊療法。關於治療方面,原則上愈早治療效果愈佳,最好是發病後能馬上治療。在治療前,必須先排除由高血壓,中耳炎、外傷或腫瘤等引起者。類固醇的確實效果雖未有定論。但已被使用了很多年,目前仍較常被使用,應具有一定的療效,它必須在發病的幾天內開始使用。臨床上,除了類固醇和營養腦神經的藥物外,當病人的眼睛無法緊閉時,必需要使用人工淚液,以免眼睛乾澀疼痛或受傷。

 

中醫的看法 1. 本病屬於中醫傳統醫學的「中風」之「中經絡」、「口眼歪斜」等病證範疇。 2. 多見於青壯年,如係中風引起,則多屬中風後遺症。 3. 多為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虛入中經絡,氣血痹阻,筋脈失於濡養所致。 4. 外感風熱之邪生者,起居不慎。 5. 疲勞過度,熬夜,情緒不佳,使體內陰陽失於平衡,內熱風熱上擾顏面、脈絡和肌膚,造成面癱的惡果。此證若無其他因素,應盡速施治,急治其標,否則延誤治療時機,治療時間延長。 顏面神經麻痺是指由於面神經受損而引起的面部肌肉運動功能障礙,可分為周邊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面癱一般指周邊顏面神經麻痹,亦稱面神經炎,是莖乳孔內急性非化膿性面神經炎。臨床主要表現為口眼歪向健側,笑時口歪更明顯;額紋消失,不能皺額;鼻唇溝平坦;眼不能閉合,露睛流淚;不能做鼓腮、吹哨、露齒等動作。 中藥的治療

 

  • 辨證論治風客經絡主症:風寒襲絡者,突然口眼喎斜,面部拘急、痠痛,發病前常有受涼史,伴有惡風寒、發熱少、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挾濕,則見身熱不揚、頭脹如裹、苔厚膩。風熱阻絡者,突然口眼喎斜,耳內、乳突輕微作痛,患側面部麻木不適,多繼發於感冒發熱,乳突、耳及咽喉腫痛之後,伴有口苦、咽乾、惡風、汗出、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治法:疏風通絡和營。處方:風寒襲絡,牽正散(《楊氏家藏方》)加減;挾濕,加膽南星、石菖蒲、竹茹。風熱阻絡,牽正散合銀翹散(《溫病條辨》)加減。
  • 風痰閉阻主症:突然口眼喎斜,常在清晨起床後洗臉漱口吃飯時發現,面肌麻木、眼瞼閉合不全、眼淚外溢、言語不利、口角流涎、喉有痰鳴、舌體僵硬苔白膩、脈弦滑或弦緩。治法:袪風化痰、開竅通絡。處方:牽正散合半夏天麻白朮湯(《醫學心悟》)加減。

 

  • 肝氣鬱結主症:突然口眼喎斜,常在情緒刺激後出現或加劇,伴有嘆息、胸脅苦滿、不思飲食、悲痛欲哭、舌淡苔白,脈弦;肝膽火旺者,見面紅目赤、煩躁易怒;口乾欲飲、舌紅苔黃、脈弦數。治法:肝氣鬱結,疏肝解鬱通絡。肝膽火旺,清熱瀉火通絡。處方:肝氣鬱結,柴胡疏肝湯(《景岳全書》)加減。肝膽火旺,龍膽瀉肝湯(《醫宗金鑑》)加減。

 

  • 氣血虧虛主症:突然口眼喎斜,面部麻木、面肌鬆弛、眼瞼無力、經久不癒,伴有少氣懶言、倦怠無力、舌淡苔薄白、脈沈細。治法:益氣養血通絡。處方: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加減

 

  • 針灸拔罐療法【治療選穴及部位】 主穴:患側下關、牽正、地倉透頰車、對側合谷。 配穴:鼻唇溝平坦或面肌痙攣者配迎香、禾髎;鼻中溝歪斜配水溝;口角歪斜加承漿;眼睛不能閉合者配承泣;耳後疼痛或覺異常配翳風、聽宮、風池;額紋消失加太陽、陽白、攢竹、絲竹空。

 

  • 刮痧按摩療法【治則】疏風散寒,活血通絡。 【方法】採用直接刮法。 【工具】刮拭用油可選用正紅花油或刮痧活絡膏。 【取穴】 頭面部:攢竹、陽白、迎香、頰車、地倉、人中、翳風。 項背部:風池、天柱、大椎、心俞、腎俞。 上下肢:合谷、太衝。

 

  • 穴位按摩耳後區(風池、天柱、翳風) 顏面區(地倉、頰車、顴髎、四白、下關、陽白、太陽),顏面的穴位建議用手指尖敲擊來刺激它。 手部(合谷) 足部(太衝)。風池穴、翳風穴可用吹風機熱風吹之。

 

  • 耳穴療法【辨證取穴】 主穴:相應部位(口、眼、面頰、額)、腎上腺、三焦。 配穴:脾、肝。 【耳壓方法】 辨證選取5~7個耳穴,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貼壓,以直壓或點壓手法按壓,一般早期用直壓法,恢復期用點壓法,每次取一側耳穴,2~31換,兩耳交替進行,10日為1個療程。

 

  • 注意事項 1. 忌食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熱性補藥,熱性食物,如煙、酒、濃茶、綠豆、羊肉、狗肉、動物內臟、蛋黃、魚卵、帶魚、公雞、蟹、甜食、黃花菜、鹹菜、巧克力、飲料。 2. 多食新鮮蔬菜,粗糧如豆類、黃豆製品、玉米、瘦肉、洋蔥、山楂、海帶、大棗、苦瓜、冬瓜、黃瓜、香蕉、絲瓜、南瓜、甜瓜、桑椹。 3. 減少光源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必要時可用眼罩保護眼睛,減少眼睛乾澀。 4. 面癱疾患者應注意功能性鍛鍊,如抬眉、雙眼緊閉、鼓氣、張大嘴、努嘴、示齒聳鼻,濕熱毛巾熱敷,每晚3~4次以上。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時,注意頭面部保暖。

 

  • 顏面神經麻痺屬周邊性的治療效果較好,幾乎可達到完全治癒,本人以前從事復健科治療工作,對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曾作比較,發覺單以西醫的藥物及物理治療效果較慢,約需3-6個星期,而如開始就從中醫配合針灸治療,效果較快,療程也較縮短,約1-2個星期就可痊癒,因此,以我的觀點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還是盡快找中醫配合針灸是最佳的選擇。

 

 

 

  • 立全中醫診所中西醫師 洪宏志 TEL:(04)23014931 台中市西區中美街319 http://tw.myblog.yahoo.com/hnngchih0012-hungchih00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cean10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